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锡剧在江阴 > 小锡班介绍 > 祝塘中心小学 > 正文

品味锡剧经典,润泽校园文化
作者: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8/1/2 15:30:07  发布人:金麦穗

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江南深处,有一片被水的柔美与诗意包围着的古老土地——祝塘。“古镇钟灵秀,祝塘好江南”。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
  祝塘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始建于1912年,初名“启明小学”。多年来,学校践行“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宗旨,奉行“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这一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把学校办成了“润泽生命的绿洲,智慧成长的乐园”。学校为让祝小学子从小感受经典文化,培养艺术情操,于2013年3月成立了“启明”小锡班,从“锡剧进校园”到“锡剧进课堂”、“锡剧进课程”,学校将传承锡剧地方文化与学校的内涵发展、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与学生的多元发展有效结合,既丰富了校园生活,醇厚了学校文化,还拓宽了学校育人的途径和手段。在经典文化的润泽下,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校文化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征程。
  一、品经典,彰显课程文化
  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锡剧进校园”更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也更凸显了学校的课程特色。近年来,学校精心构建了“生命成长课程体系”,形成了“金字塔型”的课程结构,塔底代表“基础性课程”,塔中和塔尖分别是“拓展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即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锡剧课程就是拓展课程中的“艺术审美”类课程中的一门小课程,而锡剧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小锡班教学、锡剧进音乐课、组建锡剧社团三个途径来进行的。
  “小锡班”管理有特色。学校“启明”小锡班的创办,为锡剧进校园,传承地方文化树立了很好的典范。一直以来,学校小锡班规范管理,扎实开展教学活动,锡剧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首先是稳定生源,循序渐进实施单独建班制。一开始,精心挑选的锡剧苗子相对集中在二年级的两个教学班,通过一年的学习,逐步完成选拔和增补工作,确保小锡班成员的素质和数量符合要求。升入三年级,将小锡班成员集中到一个教学班,为他们配备骨干老师担任学科教学,配备热爱传统文化,特别是爱好锡剧的老师做班主任。
  班主任龚莲花老师非常赞赏这样的做法,她说:“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上锡剧课时能快速集中到位,也有利于学科教师把握学业安排,避免由于临时任务、外出比赛导致的对其他学生学习和学习进度的干扰,更有利的是所有小锡班学员在同一个班级团队中更能激发学员在锡剧学习上的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真是好处多多啊”。
  其次是研究教学,群策群力提升小锡班质量。我们发现:学生学习锡剧的过程是多变的,而我们期望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稳定的、常态的,情趣的。只有吸引孩子才能保证出勤,拥有常态教学质量下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于是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锡剧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团队,展开真实调研:对学生学习锡剧的真实状况进行数据化分析,研究锡剧课堂效率提升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始终吸引孩子?如何让孩子枯燥的“唱念打做”中享受过程?我们也在不断寻求问题的解决,如采用“积分卡”评价方式,“相约星期一”小锡剧学员才艺展示等举措,不断引导学生向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
  “锡剧进课堂”有成效。锡剧,只有根植于常态化的音乐课堂,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让更多的孩子接触锡剧,更多的孩子认识锡剧这朵传统戏曲奇葩,学校不仅抓好小锡班的教学,还开展“锡剧进课堂”的活动,在一至六年级的音乐课上,每2周一课时进行锡剧教学,增设学唱、欣赏锡剧的内容,以达到“人人学唱锡剧”的普及效果。
  “一粒粮食一滴汗,千辛万苦汇成餐。盘中饭菜莫浪费,勤俭节约代代传。”这是从一年级音乐教室传来的阵阵优美的锡剧唱腔,孩子们正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锡剧唱段《勤俭节约代代传》,学习的唱段来自本土自编教材《江阴市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最需要学习的就是文明礼仪,到了中高年级学习爱国、爱家乡等相关教学内容,这些锡剧的教唱,不但让孩子品味到了锡剧独特的雅韵,更可贵的是在这些朗朗上口的唱词中,勤俭、爱国、诚信等传统文化思想渐渐渗入孩子们的心田。
  但在启动阶段,锡剧教学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音乐组徐海红老师说:“由于锡剧是地方戏曲,需要用方言进行演唱,如今的本地学生都不会方言,更何况有一半学生是外来务工的子女,这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障碍。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一个字一个字教发音,非常累。”但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接触锡剧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锡剧,他们被传统的文化形式深深吸引,这也营造了校园浓郁的学唱锡剧氛围。
  社团活动有热情。为进一步满足对锡剧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师生的需求,学校成立教师、学生锡剧社团,教师锡剧社团每月一次活动,学生锡剧社团每周一次培训,通过培训活动大大提升了我校师生的锡剧演唱水平。为激发师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学校还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锡剧实践活动。艺术节开展“班班唱锡剧”比赛,结合国庆节开展“锡剧唱响红十月”锡剧革命歌曲比赛,推广红领巾电视台“每周一星”锡剧明星评比展示、期末学校工会组织教师“人人唱锡剧”比赛等活动,学校掀起一股锡剧学习热潮,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锡剧的热情,让学习锡剧艺术的过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值得回味一生的时刻。
  二、品经典,传承艺术文化
  锡剧,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艺术行为。学校开展锡剧教学,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锡剧艺术的种子,培养了一批锡剧艺术小观众,让学生们在学习锡剧艺术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对吴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热爱锡剧,涵养气质。自锡剧进校园以来,我们欣喜的发现,在戏曲艺术的熏陶下,孩子们个个有气质,有精气神,女孩更优雅,男孩更帅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体现的是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的综合提高,实现了内敛气质、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外强体质的育人目标。
  “我在小锡班学习已经两年了,学会了《绣红旗》、《双推磨》等名段。在小锡班学习不仅让我了解了锡剧,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九岁的辛愿同学可以算作小锡班的当家花旦,她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倪同芳那样的锡剧名家。虽然她年龄最小,但是她对锡剧的悟性很好,字正圆润的“唱念”以情带声,念白吐字清晰、抑扬顿挫;表情优美流畅、传情达意,往台上一站,顿时明星范十足。
  学生的心声也让人感慨。身材挺拔的男生田振宇说:“以前觉得唱戏有点娘娘腔,但学习锡剧后发现,锡剧不仅好听,而且能培养人的气质,提高人的审美情操。”四年级的苏涵同学说:“每天中午是我在学校最盼望的时间了,我可以尽情地学唱锡剧。我学唱锡剧已有3年了,省锡剧团的张老师就像我奶奶,她平时讲得最多的就是唱戏,外在表现的是自然美,内在美却能修炼人的品质。”
  二年级的小锡班学员孙涵熙可是深深喜爱上了锡剧,为了学习锡剧还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一天,家人发现膝盖以下全是大片的红色皮下出血点,医生诊断是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痊愈后,医生嘱咐六个月内不能跑不能跳,少走路,当然小锡班学习也要取消。孙熙涵坚决不肯拉下进度,他坐着旁听,学唱法的时候跟着一起唱,不做动作。但有时忍不住,还要忍着疼痛练习小幅度的步法和手法。六个月后身体全部恢复了,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常常一有时间就练习唱腔、身形、步法,很快就赶上了学习进度。
  崭露头角,收获成果。近两年来,小锡班的学员们的唱功越发老练,演技越发娴熟,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收获了一份份荣誉。小选手们多次参加了江阴市少儿锡剧班艺术展演,并获得了团体唱腔一等奖、个人唱腔表演一等奖、男单身段基本功二等奖,“小芙蓉花奖”等成绩,在江阴市“人人唱锡剧”视频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当孩子们登上舞台展示自我的时刻,当他们收获那沉甸甸的证书的时刻,他们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时获得成功的那份愉悦化作了他们刻苦训练的动力。部分学生还参加了江苏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拍摄,在面向全国的大舞台上,孩子们用心唱响了对经典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三、品经典,弘扬“炎黄”文化
  学校自1989年起,一直把“炎黄精神,代代相传”作为德育主题,坚持开展“学炎黄、献爱心”的活动。学校敏锐地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将锡剧教学与爱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小锡班的全体学员用行动实践传递炎黄的爱心接力棒,争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小“炎黄”。
  锡剧“小炎黄”在行动。在每一个敬老节的日子里,小锡班的学员们总要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精彩的锡剧节目。台上,小演员们唱念做打,有板有眼;台下,老人们不断地爆出了热烈的掌声,幸福的笑脸都开了花。敬老院的院长感慨地说,“小朋友来敬老院表演锡剧是最受老人们欢迎的,听说要来,天天盼着他们哪……”年近八旬的顾大爷笑呵呵地说,“自己年纪大了,普通话又听不懂,还是锡剧唱起来能听得懂,还能跟着一起哼哼,挺开心的。谢谢小朋友常常到敬老院里来给我们表演,他们唱得有模有样,有的比专业滩簧唱得还要好。”
  小锡班的优秀学员苏涵同学,每次来到敬老院总要一字一句教一位奶奶唱《拔兰花》,还帮她纠正手势,俨然一位小老师的样子。她一年至少要来三四次,义务给老人们表演。她说,在这里表演比在江阴大舞台演出还幸福,看着爷爷奶奶笑得那么开心,唱起来一点也不紧张,反而越唱越好。她说,以后上了初中,就算学习再忙,她也要抽时间继续来给爷爷奶奶们表演。
  “启明”小锡班里的孩子们常常以小“炎黄”为傲,有许多像苏涵这样的孩子,他们常常走进社区、工厂进行义演,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出。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小锡班学员都不怕苦、不怕累,坚持认真练习。孩子们说,“炎黄”能连续坚持二十年捐款助人不间断,我们这点小练习算个啥,只要一想到自己是“炎黄”的接班人,我们就浑身是劲啊。“启明”小锡班也成了“炎黄”小锡班,他们将“炎黄”精神——“尽我之力,快乐他人”在锡剧演唱中传承。
  创编锡剧颂“炎黄”。2014年11月21日,江阴祝塘人民寻找了二十多年的活雷锋“炎黄”在张家港邮政局汇款给鲁甸灾区时,因为轻微脑梗晕倒,被救助到医院。从此,“潜伏”了二十多年的爱心人物“炎黄”——张纪清老人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每个队员都深深为“炎黄”的事迹而感动。
  学校组织成立锡剧创编小组,采访张纪清老人,收集第一手资料,精心创作了《炎黄家事》的剧本,剧本中真实描述了二十多年来,张老坚持做好事的很多细节和想法,用简洁明快,情真意切的唱词唱出了“炎黄”的感人事迹,以及“炎黄”的大爱精神。学校请省锡剧团专门组织专家对剧本进行润色并编曲。自此,我校自创的锡剧小品《炎黄家事》成为小锡班学员最喜欢的必唱曲目,也成为全校师生人人学唱的锡剧曲目之一。省锡剧团的老师更是精心研排,《炎黄家事》在炎黄陈列馆、市展演中演出,获得一致好评,成为我校“学炎黄”行动的一大亮点,不仅大力弘扬了“炎黄”文化,将“炎黄”的大爱精神唱入每个人的心田,也为继续传承地方文化,为发展锡剧艺术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四、品经典,创建家庭文化
  教育部在2014年3月26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觉得不仅要在学生的心中洒下锡剧艺术的种子,还要让这颗种子在每个家庭中生根发芽,让锡剧文化在每个家庭开花。
  学校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锡剧学习中来,发放告家长书、建立app微信平台、班级qq群等方式不定期地向家长传播锡剧文化知识,开展短信回答锡剧知识竞赛抽奖、“锡剧之家”、“亲子锡剧表演唱”等活动让家长们都参与到学校锡剧教育中来,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了一批家庭接触锡剧,喜欢锡剧,培养了大量锡剧观众,锡剧艺术在祝塘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三(1)班的陶锞同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都会给家人来一段锡剧表演,哼唱几句。一开始虽然没有电视里那些专业表演的有滋有味,但七七八八也能学得有模有样的。他自己学了还不够,在家里还经常指导着大人们一起练习。动作、音调、脸部表情,每个动作都是手把手地教。要是做得不好,他还会严厉地批评:“动作不标准,眼神不到位!”陶妈妈心里总在默默地想:“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啊!”陶妈妈说:“跟孩子在家里学唱锡剧的过程中,让我亲眼亲耳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和孩子一起分享着探索的快乐,更欣赏到了锡剧的美!”
  王榛煜一家人现在对锡剧尤其喜欢。爸爸回忆说,虽然锡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种,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层的价值。但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像自己这样的年轻人对之了解甚少。直到去年,王榛煜进入了祝塘中心小学“启明小锡班”,他们全家便对锡剧有了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平时,孩子做完作业总要来上一段,周围的邻居和亲戚得知后纷纷地赶过来,看完后都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不已。
  从学校文化建设延伸到创建家庭文化,锡剧就这样走进了孩子们的家庭,不但营造了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更让锡剧走进了大家的心里,成为最受家庭、邻里乡亲欢迎的文娱活动之一。通过小手拉大手,锡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多年来,学校正培养着一代有文化密码的传承者,成全着一批有艺术修养的生命。而“锡剧进校园”永远在路上,展望未来,祝小将一如既往,弘扬民族艺术,传承锡剧经典,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用,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让锡剧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上一篇:虽是小荷亦香远
下一篇:小荷才露尖尖角 社校共建梨园情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 2012 jyxi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01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