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锡剧在江阴 > 会议动态 > 正文

传承振兴江阴锡剧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7/2/6 14:37:39  发布人:金麦穗

  锡剧是流行在苏南、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江阴是锡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锡剧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阴的锡剧事业曾经有过繁荣和辉煌时期。如今,锡剧与全国各地不少的优秀地方戏一样,面临萎缩的困境。为了传承振兴锡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此项历史重任。

一、江阴是锡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锡剧发源于太湖之滨的农村。初期被称为“滩簧”(所谓滩簧是江浙一带民间小戏的总称),由流行在无锡、江阴、常州、宜兴农村中间的民间小调演变而成,与当地民众自唱自娱的说唱相结合,形成了滩簧的一个支脉。有“常州滩簧”(包括宜兴帮)、“无锡滩簧”(包括江阴帮)等派别,演唱的形式从“说唱形式”、“对子戏”、“小同场戏”,逐步发展为“大同场戏”。解放前后一度称为“常锡文戏”,1954年定名为锡剧。
  1、江阴在明代就有戏班和艺人的活动。《四友斋丛说》卷十五有最早的文字记载:“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富甲江南’的江阴人徐经(系徐霞客的祖辈)与唐寅(字伯虎)赴京会试,随带家班‘戏子数人’。” 这说明江阴民间戏班和艺人的活动在明代已经比较活跃。《江苏戏曲志·无锡卷》引用了此条记载,阐明无锡地区在明代就有戏班活动。
  2、江阴滩簧在清乾隆时期已经在农村各地盛行。滩簧“江阴帮”在清道光年间已经形成,并独树一帜。最有名的老一辈艺人是江阴长泾的王炳泉(艺名王文香)。19世纪末,王文香在江阴、无锡一带农村演唱,技艺出众,颇负盛名。他将滩簧对子戏发展为数人同场演出的“小同场戏”,丰富了表演形式,并开始将滩簧传入城市,被无锡城里人亲切称为“王家戏”。他的徒弟袁仁仪、刘召庭、周友良等成为首批在上海市区演唱滩簧的艺人。
  3、江阴滩簧在演唱风格上独树一帜。当时有所谓“宜兴和、常州糯、江阴刚、无锡急”的说法,比喻在演唱风格上常州、宜兴帮较柔和,无锡、江阴帮较爽朗。“江阴刚”的唱腔风格也诠释了江阴精神“民性刚”的渊源。
  4、江阴的锡剧前辈为锡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创办了民间组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无锡文戏研究会”成立,江阴青阳的锡剧艺人王培根(江苏省锡剧著名演员王媛媛之父)曾担任会长。这是联络、组织各地滩簧班子和艺人最早的民间团体。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锡澄文戏改进会”恢复成立,公选江阴长泾的滩簧艺人夏锡建(王文香的关门弟子)为首任理事长,并在江阴设立了驻澄办事处。
  5、江阴为苏南地区的锡剧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解放后,江阴先后建立了三个县级专业的锡剧团体。一个是“竞艺锡剧团”,1957年更名为“江阴锡剧一团”;另一个是“联谊锡剧团”,1957年更名为“江阴锡剧二团”;还有一个是1961年成立的“江阴少年锡剧团”,1963年改名为“江阴县锡剧团”。为了苏南地区的锡剧事业,1959年“江阴锡剧一团”调往苏州,与吴县锡剧团合并,组成“苏州地区锡剧团”;1964年“江阴锡剧二团”迁往沙洲县(今张家港市),成为“沙洲县锡剧团”。“江阴县锡剧团”延续发展至今,成为誉满省内外的“江阴市锡剧团”。
  6、江阴在锡剧界名人辈出,在锡剧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作出过毕生奉献。现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员简列于下:
  王文香:长泾人,江阴滩簧的奠基人之一。入门跟其学艺的徒弟甚多,袁仁仪、刘召庭等均出自他门下。
  刘召庭:王文香的徒弟,与袁仁仪等人成为首批进入上海市区演唱滩簧的艺人之一。
  周友良:文林西街人,拜刘召庭为师,在江阴有“一个秀才唱滩簧”之说。他对锡剧润饰唱词、校订韵脚起了推进作用。晚年,他潜心研究艺术,撰写锡剧资料,为振兴锡剧作出了贡献。
姚根宝:山观人,江苏省著名锡剧演员姚澄的父亲。他能一口气唱出300句“连环句”,堪称一绝。
  王培根:青阳人,江苏省著名锡剧演员王媛媛的父亲。在他的带领指导下,女儿女婿均成为江苏省锡剧团的著名演员。
  濮阳:顾山人,曾任上海嘉定县锡剧团团长,自创“濮阳腔”闻名上海滩。
  曹望:要塞塘泉村人,专工小丑。1957年以《水泼大红袍》一剧在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导演奖、演员三等奖。
  王媛媛:青阳人,江苏省锡剧著名演员,8岁随父王培根学艺,13岁即演主角。她所唱的《水泼大红袍》被江苏省戏剧学校采编为锡剧班教材。
  姚澄:山观人,江苏省著名锡剧演员。1954年参加华东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及1957年参加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均获演员一等奖。《庵堂认母》、《双珠凤》先后被拍成戏曲艺术片,扩大了锡剧在全国的影响。
  季彦辉:江苏省锡剧团编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锡剧界为数极少的“说戏人”之一,创作、改编、整理多部剧本。他与田夫合作导演的“双推磨”1954年获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多项奖,与人合作改编的“玉蜻蜓”“金玉奴”等成为省锡剧团的经典剧目。
  何枫:山观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任江苏省锡剧团团长和担任主要演员。
  高阳:原名鹤翔,1951年起从事锡剧音乐工作,为80多出剧目编曲,对发展锡剧曲调作出一定贡献。
  曹万春:周庄人,曾任江阴联谊锡剧团团长。此后一直在江阴锡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导演及艺术指导工作。并任锡剧艺术研究会顾问、江苏省戏曲学校顾问。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至现在又涌现一大批在锡剧界有影响、有造诣的艺术人才,如周林华(云亭人)、费宏逵(陆桥人)、李桂英(长寿人)、周东良(云亭人)、董云华(峭歧人)、徐惠(月城媳妇)、程雪梅(长寿人)等等。尤其是当代锡剧王子周东亮,从小受其父亲周林华的熏陶,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培养下,现已成长为锡剧的领军人物和省锡剧团的主要负责人。

二、传承振兴江阴锡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江阴的锡剧事业曾经有过繁盛和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锡剧演唱活动遍布城乡的村头、田头、街坊、市井,喜爱唱锡剧的人上至八十三、下到手里搀,各个年龄段全覆盖。专业锡剧团的演出遍及大江南北,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戏剧事业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巨大挑战,锡剧也不例外。我市的锡剧事业,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关心、以及锡剧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直以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市锡剧团多次在上海演出,受到上海锡剧观众的热捧和新闻界记者、戏剧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1984年小戏《阿二接妻》被戏剧专家郑拾风誉为“可与双推磨媲美”。1986年我市锡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锡剧《寂寞红豆魂》轰动全省戏剧界,波及外省市,并引发锡剧改革的大讨论。1994年元旦,我市锡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锡剧《天涯情仇》应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邀请,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进行电视现场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国家文化部长刘忠德等领导在现场观看。中国戏剧界两位泰斗张庚、郭汉城看后给予高度评价,还题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戏剧杂志等多家主流媒体都发表评论,赞赏基层专业团体的坚守和奋斗精神。小锡剧《阿二骂钱》、《鸡笼风波》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小锡剧《剪葡萄》、《到底甜不甜》获中国戏剧文学奖一等奖。
  但时至今日,我市城乡的锡剧状况不容乐观。锡剧在人民群众中虽然仍有广大观众,可锡剧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考验。年轻人中喜欢听锡剧的人明显少了,热爱唱锡剧的人老了,学伴奏锡剧唱腔的人不多了。锡剧演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锡剧的演出市场也在多种文化娱乐形式的竞争中渐趋萎缩。正因为如此,锡剧已列为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抢救和保护。现在若不紧迫行动,狠抓传承振兴,再过若干年,锡剧将面临逐渐衰退消亡的困境。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抢救和保护锡剧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传承振兴锡剧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努力传承振兴锡剧,是在江阴地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2、传承振兴锡剧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厚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文化包涵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锡剧也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江阴是锡剧的发源地和繁衍流传的重要地区之一,锡剧是江阴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与二胡艺术、江南丝竹相互影响、相互推进发展,是江阴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振兴锡剧是江阴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锡剧为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江阴、建设江阴作出过应有的贡献。传承振兴锡剧也可增强我市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强市添砖加瓦。
  3、传承振兴锡剧是实施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关于地方戏曲进校园,培养接班人,使锡剧后继有人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阐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国家教育部在新颁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对在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时,要增加地方戏曲的教学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学唱一、二段地方戏曲。锡剧是江阴主要的地方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推进锡剧进校园、进课堂,有计划安排课程,宣传锡剧,弘扬振兴锡剧,校校、班班唱响锡剧,使锡剧后继有人。
  4、传承振兴锡剧是活跃丰富城乡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另外,我们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生活富裕起来的江阴市民,渴望参与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求享受多元的业余文化生活。锡剧来自农村,是在民间歌曲、说唱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广大劳动人民自发相约、自扮自唱、自我娱乐的一种活动形式。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动听,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市民的文化习惯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锡剧、爱唱锡剧、爱看锡剧的愿望仍然依旧,所以我们努力传承振兴锡剧,就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一文化需求,提供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三、传承振兴江阴锡剧必须从现在抓起

  锡剧虽然面临衰退萎缩的困境,但在江阴仍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且市镇领导都很关注和重视锡剧事业,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一直支持锡剧事业。所以,我们要抓住党中央要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大纲明确优秀地方戏曲进学校的大好时机,团结一心,振奋精神,组合各方力量,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奋斗,实现 “镇镇(街道)要有锡剧队,村村(社区、企业)要有锡剧组,校校(中心实验小学)要有锡剧班,户户要有锡剧爱好者”的目标,开创江阴传承、振兴、繁荣锡剧的新局面。具体工作要切实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来。
  1、加大宣传力度,社会环境热起来。
  我们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江阴城乡形成普遍关注锡剧、积极参与演唱的热潮,使社会环境热起来。电台、电视台开设有关锡剧的栏目:诸如开办锡剧知识讲座,教唱锡剧经典唱腔,播放锡剧优秀剧目,举办各类锡剧演唱比赛等等;《江阴日报》和有关刊物,设立专版或专栏,广泛宣传锡剧的发展概况、历史作用、重大贡献以及传承振兴锡剧的重大意义和全市城乡发展锡剧艺术事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交流锡剧信息。以此为锡剧尽快进入千家万户而营造氛围,帮助大家了解锡剧,认识锡剧,让更多的人喜欢锡剧,有越来越多的人传唱锡剧。
  2、组织教学培训,锡剧艺术学起来。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各类锡剧艺术专项培训班,是传承振兴锡剧的重要方法。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团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和年度工作任务,积极安排各项专项艺术的骨干培训,如:中小学音乐老师锡剧培训班,乡镇(社区)20岁-30岁的青年锡剧演员培训班,锡剧编剧、导演、作曲、司鼓、伴奏主胡等培训班。通过培训达到:唱腔准确、动作规范、形体到位、表演生动的基本要求。然后,再由骨干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普及,把锡剧普及到校园、乡村、社区,甚至企业、家庭,扩大锡剧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来学唱锡剧,爱唱锡剧;会唱锡剧,唱好锡剧。
  另外,传承振兴锡剧,必须从娃娃抓起,让锡剧事业后继有人。目前,在南闸、云亭、月城、申港、夏港、新桥等六个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视下,已相继在中心小学成立了“小锡班”,由江苏省锡剧团和江阴市锡剧团精心辅导,通过近两年的辛勤耕耘已初见成效。澄江街道、周庄镇、顾山镇、青阳等镇也将筹建“小锡班”。如此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长期坚持,争取全市各乡镇(街道)的中小学校都能建立“小锡班”,培养一批批“热爱锡剧艺术、形体动作规范、锡剧唱腔准确、艺术表演熟练”的锡剧幼苗。
  3、健全组织网络,业余团队演起来。
  传承振兴锡剧必须要建立起组织网络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团队,并形成一套排练演唱制度,平时把锡剧演起来,逐步扩大影响才能实现。我们要充分发挥 “江阴市戏曲票友协会”和“中国·江阴市刘天华二胡协会”自身的作用,发动、引导并协助各镇(街道)尽快建立戏曲票友协会和二胡协会的分会,健全网络,扩大队伍,把锡剧艺术的骨干和爱好者组织起来。我们倡议全市各镇(街道)、社区,甚至企业工会,都要建立、组成固定的或松散的老中青三结合、自娱自乐式锡剧演唱团队或小组,也可成立若干个兴趣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唱、排练、演出、交流活动。同时,与普及二胡的事业结合起来,组建民乐队和锡剧伴奏乐队,使锡剧真正能唱起来、演起来。
  4、举办各种比赛,基本曲调唱起来。
  锡剧的基本队伍组建并扩大后,锡剧的基本曲调就要唱起来。演唱时可用多种艺术形式,唱句、经典唱段、对唱、折子等。为了鼓励调动广大群众爱好锡剧的热情,促进提高演唱水平,交流观摩阶段性成果,我们每年要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各种类型的锡剧演唱比赛,如按年龄组举办幼儿、少年儿童、中青年、老年锡剧演唱比赛,或按锡剧艺术类别举办锡剧基本功(包括动作、形体)、唱腔、对唱、表演唱、经典唱段、优秀剧目(折子戏)等类型的比赛,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广大锡剧爱好者的兴趣,提高艺术水平,扩大锡剧在群众中的影响。
  5、开展惠民活动,城乡百姓看起来。
  传承振兴锡剧,还要培养广大观众。锡剧有人唱、有人演、有人看,才能热起来。我们建议要采用多种惠民方式,让城乡百姓能经常看到锡剧演出。其一,组织、引导、帮助群众开展灵活多样的、自娱自乐式的常态性演唱观赏活动,让广大锡剧爱好者能享受锡剧。吁请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其二,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在组织送文化下乡,或举办节庆活动,或其他合适的时机,要选送锡剧节目,推进锡剧的普及。其三,我们希望延续企业冠名、政府买服务、公益义演等惠民方式,引进、邀请高水平专业演出团体在各剧场或有条件的广场演出,活跃城乡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广大锡剧观众享受高质量艺术的需求。
  6、组建创作队伍,演唱剧本写起来。
  传承振兴锡剧,离不开剧本和曲谱。现在我们就要着手收集整理、结集发送和组织创作剧本与曲调。一要汇集、梳理传统的基本曲调,精选常用的原汁原味的曲调,印发参加培训班的人员,规范锡剧唱腔。二要精选经典唱段、折子,提供各业余团队排演。三要在市原有一批在全省全国获奖的优秀作品中选择部分作品出刊发行。同时组织一批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继续创作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满足锡剧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传承振兴锡剧,还要与有关单位联手培养创作新秀;还要关注锡剧唱腔的改革,善于吸收优秀的民歌、兄弟剧种唱腔,有机揉合到锡剧中来。
  传承振兴锡剧,是发掘、抢救和保护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必将受到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呼吁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把“传承振兴江阴锡剧”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加强日常管理,加强检查督促,定期考核评比,年终总结表彰,奖励先进,真正把传承振兴江阴锡剧的工作落到实处,走上良性循环、繁荣发展的正规道路。
  锡剧在江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将在江阴现代化的滨江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用优美动听的锡剧去唱响、去赞美心中美好的家园。


江阴市文化馆
江阴市戏剧曲艺家协会
江阴市戏曲票友协会
二〇一二年八月


上一篇:2016小锡班五周年展演剧照
下一篇:锡剧《珍珠塔》选段前园会

地址:江阴市益健路32号-1(二楼)芙蓉桥北桥堍 电话:0510-86838999 邮编:214431
Copyright © 2012 jyxij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01980号